中新社昆明12月3日电 (记者 缪超)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3日发布消息,当天,首列满载老挝粮食(玉米)的中老铁路老挝粮食专列从中老铁路磨憨站发车,标志着老挝粮食运输开辟出新通道,为中国与老挝等国家粮食贸易合作发展提供新平台。
该趟列车预计将于2天后到达蒙自北站,并集散至中国各地,全程运行时间相较公路运输减少1至2天,运输成本下降20%。
在此之前,中国进口老挝粮食运输方式一般是公海铁联运,先通过公路由老挝运输到泰国,再通过海运由泰国运输到中国广西钦州港,最后通过铁路运输到中国各地,运输时间长,成本高。
自中老铁路磨憨边境水果、粮食指定监管场开通运营以来,中老班列的运输品类正在不断扩大,有效压缩水果、粮食等品类的运输时间,拓展了进口品类运输方式。
下一步,铁路部门将不断优化服务打造中国进口东南亚特色粮食专线,推动中国西部地区与老挝等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粮食贸易合作发展。(完) 【编辑:张乃月】
中新社武汉12月3日电 (武一力 李璐)首届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3日在武汉举行。中国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(以下简称“长航局”)局长刘亮在论坛上表示,长江是全世界运量最大、通航最繁忙的河流,长江流域各方正紧密协同合作,致力将长江打造成“世界内河水运样板”。
12月3日,航拍长江湖北段阳逻港。 郭凯 摄
长江水系内河航道占中国内河50%,港口码头泊位占90%。朝着打造“世界内河水运样板”目标,长江航运持续提升“含金量”。
自2005年起,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首次跃居世界内河首位,至今仍位居世界内河首位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10月,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1.7亿吨、集装箱吞吐量达2177万标箱,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4650.5万吨,同比增长7.6%、6.9%、10.5%,均创历史新高。
目前,长江亿吨大港达15个,万吨级生产性泊位达451个,长江引航年均引领中外船舶6万余艘次。2012年以来,长航局改善干线航道2600多公里,万吨级船舶可直达武汉,五万吨级船舶畅行南京,基本形成了江海联通、干支衔接、局部成网的总体格局。
据《2022长江航运发展报告》显示,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,支流保护修复、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工作深入推进,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得以强化。目前,300余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在长江投用,3.3万艘内河船舶基本实现“零排放”。
此外,长江电子航道图已覆盖长江干线2688公里航道,联通金沙江、赣江、信江、汉江、嘉陵江等支流高等级航道2051公里,初步构建长江水系“干支联通”电子航道“一张图”。
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认为,应更好发挥内河航运潜能优势,提升铁水联运、江河海直达运输比重。同时,要加快内河航运绿色化转型,推动内河航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。(完)